內容目錄
“醫師,我的兩個膝蓋都怪怪的耶,蹲下去都會不舒服”
“痛多久了呀? 哪裡最痛呢?”,我一邊問診一邊檢查著雙腳的活動度。
“平常不會痛啊,就是蹲下去才會,我都吃葡萄糖胺兩個禮拜了,也一直有多休息啊,都沒有什麼改善才想說來檢查一下,聽說膝蓋不舒服就是要吃這個呀,我平常大部分都坐著看電視,也有用腳凳讓放鬆啊,應該是退化了吧,我想應該要照個 X 光看一下”
寫到這裡就很想推薦一下我之前寫的文章 → 【就醫指南】骨科 vs 復健科 怎麼選
肌肉也會用進廢退
經過仔細的檢查,大姊 X 光中並沒有任何退化的表現,沒錯,陳大姐碰到的是一個現代人超常見的現象:懶骨頭症候群
好啦,這個神奇的名字是我自己取的,用來形容平常活動量超級少 (靜態生活) 的族群容易碰到的活動度難題:
平常都在靜態生活中負向循環
→ 導致肌肉萎縮、肌力與活動度同步變差
→ 活動度受限後,做很多事情都備感吃力,乃至於覺得卡卡的有點痛痛的
→ 被身體的各種不適感嚇到,更進一步縮減自己的活動範疇
→ 導致肌肉更進一步萎縮、肌力與活動度更進一步變差
這個循環不只發生在陳大姐的身上,也很容易發生長期久坐辦公室的白領族群們,打破這個循環的第一步,可能不是立刻買個跑步鞋跑起來,而是先來診所報到一下,評估這個可能長達多年的靜態生活,到底對身體已經產生怎樣的變化,可能有動作控制的問題,甚至已經出現結構的損害等,都是需要先透過治療介入的議題;如果問題不嚴重,當然建議可以直接運動動起來,如果有專業的教練帶著練更好!
不希望你常來復健的復健科醫師
葉佩雯就寫到這裡,重點還是鼓勵大家,不要成為懶骨頭症候群的一員,就算現在是,現在開始改變都來的及,運動前還是要提一下,最理想的是找專業的醫療人員進行完整的檢查評估,將關節活動度,各別肌肉力量及結構穩定性做一個整體的確認,確定沒有結構性的損傷或是動作控制問題,就可以開心地動起來啦!
祝福大家開開心心做訓練,健健康康抗老化!
相關題材預告:說到運動,安全動起來的選項到底有哪些呢?
PS.保健食品有它的效用,運動給予的刺激是更直接的,可以跟運動加乘、更好!
預約諮詢或私訊聯絡
看完了,還有問題想要了解,可以選擇來門診諮詢或用 line 私訊小編,小編會負責回覆及統整大家的問題喔!
想更認識何琨棟醫師,了解適合諮詢的項目,請看關於我
想取得最新的門診時間表或有問題要諮詢何醫師,都歡迎使用 LINE 私訊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