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目錄
後十字韌帶撕裂傷很重要!因為急性膝關節損傷中,後十字韌帶 (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PCL) 損傷的發生率高達 44%,如果發生嚴重損傷 (III 級) 通常都合併多條韌帶受傷,必須要仔細檢查。
後十字韌帶是條強壯的韌帶,從尺寸來說,平均的長 (3.2-3.8 公分) 、寬 (1.3 公分)、橫切面積 (3.2 平方公分),可以想像成一個無名指大小般的韌帶,在膝關節內負責穩定我們的小腿骨 (脛骨),不要出現過多的往後移動[1]。
從受傷狀況來說,一旦後十字韌帶損傷,通常都伴隨著其他結構的受損,不管是在運動競賽中受傷或交通事故裡都有同樣的趨勢,其中交通意外造成的後十字韌帶撕裂,有超過90%合併其他結構損傷,由此可見後十字韌帶相當的強壯!
後十字韌帶 (PCL) 損傷常伴隨後外側角 (Posterolateral corner, PLC) 損傷,後如果沒有好好治療與訓練,會增加半月板及後外側角受傷的機會,甚至有比較高的機率出現關節炎的症狀 [2, 3]。
後十字韌帶斷裂症狀與後遺症
通常前十字韌帶受傷當下常聽到 “啪”一聲,接著出現嚴重的膝蓋痛、腫脹積水、無法承重等明顯症狀,所以大部分的人會去醫療院所檢查,如果受傷後有接受適當的治療,比較不容易發展成慢性的問題。
與前十字韌帶受傷相比,後十字韌帶受傷當下往往沒有明顯的記憶點,膝蓋痛感也比較模糊 (較深層的疼痛或不適),有可能出現緊繃僵硬感,比較明顯的是蹲、跪或下樓梯等需要膝蓋彎曲的時候,會感覺到不舒服或不穩的現象;大部分的人常常等到出現較明顯的症狀如”膝蓋反覆積水”、”一運動膝蓋就腫痛”、”走跑容易軟腳”等較嚴重的狀況就醫,才發現是後十字韌帶的損傷。
後十字韌帶斷裂嚴重程度
後抽屜測試(Posterior drawer test):仰臥姿勢,髖關節彎曲45度,膝蓋彎曲 90度,由前往後施力檢測膝關節穩定度。
- I 級:損傷定義為與對側膝關節相比,脛骨後移 0 至 5 mm (圖片中虛線往右移動的距離)
- II 級:脛骨後移 6 至 10 mm
- III 級:脛骨後移超過 10 mm
後十字韌帶斷裂治療
目前研究指出搭配完整的復健治療及訓練,不開刀治療單純後十字韌帶 (PCL) 損傷的長期追蹤結果佳、恢復運動機率高且有核磁共振 (MRI) 成功癒合的證據 [2]。
後十字韌帶復健
第一階段 (1-6週):使用拐杖助行,讓受傷膝蓋部分承重 (2週),全天穿戴護膝固定 (持續12週),避免膝蓋過度伸直,積極治療膝關節積水,因為關節積水會抑制股四頭肌的正常出力,造成膝蓋軟腳的症狀,訓練股四頭肌,漸進式的透過被動活動增加膝蓋彎曲角度,當膝蓋彎曲角度超過115度時可開始透過固定式腳踏車訓練。
第二階段 (6-12週):全天穿戴護膝固定 (持續12週),漸進式的承重,目標是恢復完整的關節活動角度 (full ROM),雙腳的肌力訓練 (深蹲、腿推) 需要限制膝蓋在彎曲70度內的範圍,避免對正在癒合中的後十字韌帶增加額外的壓力,同時要加強本體感覺及不穩定平面的訓練。
第三階段 (12-18週):開始脫下護膝訓練,如果肌肉力量跟穩定度都不錯,可以開始增加慢跑訓練,持續加強核心、本體感覺及神經肌肉的控制力,目標是恢復膝關節動態的穩定,可以開始運動專項的準備訓練。
第四階段 (18+週):持續增強式訓練及專項運動訓練,目標在24週 (6個月) 時達到以下條件,重返運動 (full contact)。
- 完整的膝關節活動度
- 股四頭肌力 > 85%
- 沒有不穩定的現象
- 專項運動測試功能 > 90%
- 運動員在精神上做好重返運動的準備,並且不害怕再次受傷
注射治療
適合個案: [1]
- I 級或 II 級單純後十字韌帶 (PCL) 損傷
- III 級損傷但症狀輕微或活動需求較低
除了保護及訓練外,如果要給予受傷的後十字韌帶非手術的修復治療,超音波導引注射治療是最準確的方式,透過超音波的輔助,能夠清楚的看到後十字韌帶的位置,同時在注射治療時也能夠與重要的神經血管保持安全距離 [9]。
手術開刀適用於完全斷裂或症狀嚴重
後十字韌帶位於膝蓋的後側,與重要的神經血管相鄰,造成手術開刀的技術難度大幅的提高,手術可能造成的併發症以神經血管損傷最常見 (膕動脈損傷、脛神經損傷),因為膕動脈距離後十字韌帶只有不到1公分的距離(0.76公分),且後十字韌帶受傷後往往會與相鄰的神經血管形成沾黏,讓分離後十字韌帶變得更加困難 [4],除非是等級III的損傷且症狀嚴重,才會優先考慮手術開刀治療。
美國(頂尖)運動醫學期刊 (AJSM)
68 例急性單純後十字韌帶 (PCL) 損傷患者,接受非手術治療並進行了至少 10 年的追蹤,發現股四頭肌力量幾乎與健側腿相當,並且都有完整的膝關節活動度。其中 11% 的膝關節有中度至重度骨關節炎,但 X 光片上的骨關節炎嚴重度與後十字韌帶 (PCL) 鬆弛度無關 [5]。
133 名接受非手術治療,急性 I 級或 II 級單純後十字韌帶 (PCL) 損傷的長期研究中,發現膝關節鬆弛程度與主觀膝關節評分或影像學變化之間沒有相關性,其中除兩名個案外,所有人都重回運動,其中有 67 名個案恢復了受傷前的運動表現 [6]。
25名單純後十字韌帶 (PCL) 損傷的精英運動員,接受非手術治療後的滿意度與重回運動的表現都非常不錯,其中滿意度與重回運動與膝關節的穩定程度無關,但與 Cybex 測試中的股四頭肌功能有關 [7]。
英國骨關節期刊 (The Bone & Joint Journal)
46 名(平均年齡 26 歲)職業或半職業 (semi-professional) 運動員非手術治療後十字韌帶 (PCL) 損傷的結果。61% 為橄欖球員、26% 為足球員,受傷後都有接受初期的護膝固定,搭配復健訓練治療,平均恢復專項運動訓練的時間為 10.6 週、恢復全面競技運動時間為 16.4 週,受傷 2 年後,91.3% 的個案能夠參加相同或更高競技水平的運動活動 [8]。
預約諮詢或私訊聯絡
看完了,還有問題想要了解,可以選擇來門診諮詢或用 line 私訊小編,小編會負責回覆及統整大家的問題喔!
想更認識何琨棟醫師,了解適合諮詢的項目,請看關於我
想取得最新的門診時間表或有問題要諮詢何醫師,都歡迎使用 LINE 私訊確認
參考資料:
- Management of 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Injuries: An Evidence-Based Review
- Nonoperative Treatment of PCL Injuries: Goals of Rehabilitation and the Natural History of Conservative Care
- 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lesions are mainly present as combined lesions even in sports injuries
- Complications in 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Injuries and Related Surgery
- Minimum 10-year follow-up of patients after an acute, isolated 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injury treated nonoperatively
- The natural history of acute, isolated, nonoperatively treated 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injuries. A prospective study
- Long-term results of nonoperative treatment of isolated 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injuries in the athlete
- Successful return to sports in athletes following non-operative management of acute isolated 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injuries: medium-term follow-up
- Treatment of Partial 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Injuries with Platelet-Rich Plasma in Growth Factors (PRGF) Intraligamentous Infiltration and a Specific Knee Br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