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目錄
維他命不能直接給你能量,但會解放食物中的能量,缺少維他命的身體就像一台沒有油的生鏽機器,無法運作。
能量循環中最重要的四種維他命B (B1, B2, B3, B5);而維他命C和疼痛與免疫有密切關係!
建議先與您的醫師討論適合的劑量再進行補充!
維他命B1 (Vitamin B1, Thiamin)
作用:
• 碳水化合物轉化為能量的必要輔助因子。
• 正常肌肉,包含心肌都需要維他命B1。
• 協助神經傳導物質合成,是維持神經組織健康的重要因子。
缺乏B1症狀:
心臟:心臟肌肉無力、心衰竭
腸胃:厭食、消化不良、便祕、腸胃鬆弛、胃酸分泌下降
神經:反射下降、反應力下降、虛弱、精神低落、神經敏感及疼痛、刺痛、癢或鈍感、無力,傷害神經髓鞘,和多發性硬化症有關
容易缺乏B1的危險因子:酗酒(常常只有喝酒而沒有正常飲食),老人或慢性病者(常常吃不好)
建議劑量 (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 DRIs 8th) :男:1.2 mg/天;女:0.9 mg/天
維他命B2 (Vitamin B2, Riboflavin)
作用:
• 是能量代謝所必須的輔酶
• 協助其他維他命B轉化成有功能的形式
• 維持黏膜、皮膚、眼睛及神經系統的完整性
• 維他命B2是一個抗氧化劑
小知識:維他命B2又稱核黃素,”flavin”的意思為黃色,所以吃含有B2的維他命為會讓尿液變黃
缺乏B2症狀:組織發炎及破壞,傷口不容易癒合、關節炎、嘴唇嘴角容易裂 (口角炎)、舌頭容易紅腫 (舌炎),眼睛癢、脂漏性皮膚炎、偏頭痛、貧血,也與某些心血管疾病、懷孕併發症、認知障礙有關聯
食物來源:牛奶、肉、蔬菜、全穀物;注意:過度水煮或會破壞B2!
建議劑量 (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 DRIs 8th) :男:1.3 mg/天;女:1.0 mg/天
維他命B3 (Vitamin B3, Niacin)
作用:和維他命B2一起將蛋白質及甘油態的脂肪轉換成葡萄糖,同時也是氧化反應的輔酶 (coenzyme)
缺乏B3症狀:糙皮病又稱癩皮病(pellagra)
食物來源:魚、豆類、肉、菇、全穀物
建議劑量 (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 DRIs 8th) :男:16 mg/天;女:14 mg/天
維他命B5 (Vitamin B5, Pantothenic acid)
又稱泛酸,廣泛存在於各種植物和動物(如雞蛋、牛奶、蔬菜、牛肉、雞肉和全穀物)中,相對比較不容易缺乏
作用:代謝過程中輔酶的原料
建議劑量 (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 DRIs 8th) :男女皆為5 mg/天
B群補充錠 (B complex) 補充方式
透過B complex 是個方便且便宜的方式補充多種維他命,包含上述的 B1, B2, B3, B5 及B6、B12 (有機會再介紹)
建議隨餐補充 (一天2-3次,視劑量用法調整),這種分次補充的方式也適用於嚴重缺乏的狀況。
維他命C (Vitamin C)及補充方式
作用:
• 協助膠原蛋白合成,缺少維他命C和牙齦出血、瘀血、傷口癒合不良有關[1]
• 能協助合成肉鹼(長鏈脂肪於粒線體中運送)及正腎上腺素。
• 促進黏膜中非血紅素鐵的運輸和吸收以及皮質醇的合成。
• 維他命C是高效抗氧化劑。
• 有助於改善血壓、感染、支氣管收縮等,研究指出維他命C能所短重症患者住加護病房的天數[2]
缺乏維他命C症狀:免疫功能下降[1],疼痛,特別是骨骼肌肉系統 (關節痛,肌肉痛等),研究包含了骨科開刀手術後、疱疹神經痛甚是癌症造成的疼痛[3]
建議劑量 (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 DRIs 8th) :男女皆為100 mg/天
食物來源:芭樂(137.9 mg)、奇異果(一般73 mg、黃金90 mg)、香吉士(74.8 mg)、小麥草(86.6 mg)、木瓜(58 mg)等,單位含量(100 mg)更勝檸檬(40 mg)!
可以自行上衛福部食藥署【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查詢哦!
國健署建議劑量 (表格整理)
C | B1 | B2 | B3 | B5 | |
每天劑量 | 100 mg | 男:1.2 mg;女:0.9 mg | 男:1.3 mg;女:1.0 mg | 男:16 mg;女:14 mg | 5 mg |
Dr. Aiden 目前補充的維他命組合
同場加映養肌力吃什麼看這篇
預約諮詢或私訊聯絡
看完了,還有問題想要了解,可以選擇來門診諮詢或用 line 私訊小編,小編會負責回覆及統整大家的問題喔!
想更認識何琨棟醫師,了解適合諮詢的項目,請看關於我
想取得最新的門診時間表或有問題要諮詢何醫師,都歡迎使用 LINE 私訊確認
參考資料
- Vitamin C and Immune Function
- Vitamin C Can Shorten the Length of Stay in the ICU: A Meta-Analysis
- The role of vitamin C in the treatment of pain: new insights